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具備家暴法和民事保護令的國家, 但台灣,因此性別平等了嗎?
【內容簡介】: 2019年性平處依據世界銀行統計數字,推估台灣性別平等居亞洲之冠。 不過,現實生活中,我們卻很難說台灣已經兩性平權,不妨想想, 職場上高階主管的男女比是否相近?社會觀感與期許是否已然跳脫性別框架? 要向性別平等邁進,大概還有好一段距離要走。
我們相信,真正的觀念翻轉,不只是體制與法律的變革,而是要以「理論」、 「經典」和「臺灣婦運」三個方向,從根基知識建立性別平等意識。 本書即是透過耙梳台灣婦運和女性意識發展過程,回顧自詩經時代, 歷經班昭、清代、日治、戰後到現今的台灣婦女傳承的歷史, 期待開啟更多的對話與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展望。
2019年是家庭暴力防治法三十週年,但社會改變了多少? 現代婦女基金會統計,2019年仍有百分之六十的國人認為男性地位應該比女性高。 1984年的《優生保健法》相當程度保障了女性的墮胎權利,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,卻出現倡議墮胎禁令的全國性公投提案。 因此,我們明白性別議題的分析更需要知識和歷史作為思考的後盾, 才不至於淪為口號,或者盲從於教條或流行趨勢。性別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 我們需要瞭解更多理論,吸收更多前人的經驗,來拓展我們的認知與能力。
【作者簡介】: 顧燕翎,曾任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、 國立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研究員、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、臺北市YWCA董事、 拓荒者出版社義工、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主任、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、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兼任教授、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、 臺北市、新竹市及宜蘭市女性/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。 目前擔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性平會委員。是少數從1970年代至今, 始終堅守女性主義的婦運工作者。
相關著作:《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》
出品:貓頭鷹 |